很多广州家长发现孩子出现“挤眉弄眼”“怪声怪气”时,反应是批评。其实,这可能是小儿抽动症的早期信号。抽动并不是坏习惯,而是一种神经发育问题,越早识别,干预效果越稳。
小儿抽动症有哪些典型表现
动作型:眨眼、皱鼻、耸肩、甩手、踢腿;
发声型:清嗓子、吸鼻、咳嗽、重复某些词句;
混合型:动作和声音同时出现,会随情绪波动加重。
症状通常在4-10岁出现,青春期前后波动明显。家长记录“发作频率+触发场景”,带孩子就诊时医生能更快判断。
广州家长就诊前常问3个问题
1. 挂什么科?——儿童神经内科或青少年精神心理科;
2. 要做哪些检查?——脑电图、血铅、微量元素、心理评估,排除其他疾病;
3. 会不会自己好?——部分孩子青春期后减轻,但仍有社交、学习影响,专业随访更安心。
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就诊指南
科室:生长发育科、儿童神经内科、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门诊一体化管理;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号17楼后栋;
电话:18024563970;
特色:多学科联合评估,为抽动孩子定制“行为训练+家庭指导+定期随访”方案,减少反复跑动。
就诊当天这样做,效率翻倍
1. 提前电话预约,避开周一上午高峰;
2. 带上既往体检报告、手机录制的抽动视频;
3. 父母一起到场,方便医生了解家庭互动模式;
4. 准备孩子喜欢的安静小玩具,候诊区可缓解紧张。
日常家庭管理四件小事
- 规律作息:睡眠时间<8小时易诱发症状;
- 减少屏幕:每天控制在1小时内,内容温和;
- 情绪出口:每天固定20分钟亲子运动,跳绳、拍球皆可;
- 记录表:用日历标记“发作次数”,复诊时医生一目了然。
抽动孩子也能自信成长
只要及早干预、科学随访,大多数孩子都能正常上学、交朋友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开设家长课堂,每月一次免费分享“如何与老师沟通”“怎样应对同学提问”,帮助家庭和学校一起守护孩子的笑容。
分享到: